俄乌局势的转折点可能就要来了啊,现在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,中国、印度、巴西对普京的态度居然出奇地统一,搞得蛮诧异的,这是咋回事儿?
美国媒体最近爆料,特朗普直言不讳地告诉泽连斯基,乌克兰想靠单纯防守来扭转战局,恐怕行不通,反倒得加快攻势,主动出击才是关键。
几天前,乌方媒体透露,泽连斯基在召集军方会议时曾表示,必须用尽全力把战事转移到俄罗斯境内,目前得做好准备发起新的远程攻击。
特朗普已发布了对俄的最后50天通知,乌克兰的战事似乎箭在弦上,非打不可。
那么乌克兰到底用些什么武器来应战呢?
之前啊,乌克兰军队在好几条战线都遇上了“弹尽援绝”的尴尬局面。
据路透社报道,捷克牵头的“弹药倡议”终于开始见效啦,西方国家筹集的第一批弹药大约有42万枚,已经分批送到了乌克兰。
其中,差不多有16万枚弹药来自美国,其余的则由法国、荷兰、德国、丹麦等欧洲国家采用集中采购的办法,一次次分批交付到乌克兰。
这回,美国和欧洲这些国家真是拼了,为泽连斯基两头撑腰,真是“两肋插刀”啊。
虽然这批弹药算不上最终取胜的关键,但用来撑起几周的攻势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捷克国防部说,这42万发炮弹只是2025年计划交付的180万发中的一部分,接下来的批次会根据战场上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。
看到这消息乌克兰的反应是不是挺激动啊?
背后支持狠给力,泽连斯基也挺有斗志的。
他在17日那晚用官方渠道公布,说国内的军工企业已经开始实行24小时不停歇的工作制度,目标是把武器的自给水平从现在不足20%提升到50%。
这也显示乌克兰已经不满足于四处伸手要东西的日子,开始搞起了“自助供弹”的系统。
就算是全天候拼命干也不够用,泽连斯基刚刚又在乌克兰里面搞了一轮“彻底大调整”。
听说啊,泽连斯基最近突然宣布要换掉乌梅罗夫这个国防部长,而原本担任乌克兰总理的什梅加尔,也要接任防长这个位置。
也许啊,这就是泽连斯基在为接下来的重要攻势做准备,想通过换人来调整军队的纪律和工作效率。
不过啊,这段时间里指挥体系能不能顺利交接,还得看后续的发展,急忙交接是不是会出啥问题,暂时还没有定数。
现在乌军得小心翼翼地打仗,特别是在顿涅茨克、哈尔科夫、苏梅这些前线区域,稍有差错的调度就可能让防线崩塌。
俄罗斯可能也在想着赶快把俄乌冲突结束,毕竟得腾出时间来应对国内的事儿,所以他们也在加快行动,打造自己的人脉关系网,筹备着自己的“盟友圈”。
这会儿,俄罗斯的“好朋友”朝鲜,从6月底到7月初,两边通过铁路和海运的方式,给俄罗斯送去了超过1200万发炮弹。
乌克兰国防情报总局掌握的新情报显示,朝鲜还答应俄罗斯,最多能派出3万名军人援助,主要负责边境守卫和后勤保障任务。
虽然这个消息没有得到朝俄两国官方的确认,英国和韩国的媒体都报道过这事儿。
这支援军未必都跑去前线打仗,但总能帮忙分担俄军后勤的压力,让他们的主力能集中力量在乌东地区猛攻。
从这种“非对称援助”的方法里,也能挺明显感受到俄朝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了。
在美欧一波接一波的制裁压下,俄罗斯也逐渐走向了“亲近非西方的安全体系”。
尽管在惩罚俄罗斯时毫不犹豫,但美国国内在支援乌克兰的问题上,并非一致意见。
五角大楼在7月公布的内部报告里提到,乌军每天大概用掉5万发炮弹,这个数量差不多是美军同期产量的七倍左右。
在这种情况下,美军本土的弹药库存也在不断减少,压力变得特别大。
前五角大楼的高官麦格雷戈在17日发帖提醒,咱们美国用来防御和打击的导弹库存已经快告罄,估计只能支撑大概8天左右的军事行动了。
他还特别强调了“非常可靠的消息来源。”
这个前顾问其实也挺不懂事儿,武器库里是不是空的,美国总统难道不知道吗?这时候披露出来,不就是明摆着帮特朗普找麻烦嘛?
美国最头疼的问题,挺明显的:要是台海局势突然变得不可控制,美国可能会遇到“战术弹药供应中断”的大麻烦。
可能是因为俄乌冲突的形势让特朗普政府感到压力,或者是出于急于赚一笔的考虑,他们才决定继续给乌克兰提供援助。
虽然资金由北约拿出,但美国的武器损耗可是挺大的。
出钱的欧洲国家呀,也都在掏腰包,毕竟都参与了这事儿。
欧洲的老百姓是不是都觉得自己就得“啃着窝窝头”,把积蓄都往俄乌那战场这个没底的坑里扔啊?
或者是出于自己“伤得惨重”还非得把中国拉下水的算盘,北约秘书长吕特从美国回到布鲁塞尔以后,公开向中国、印度、巴西这三国施压,要求他们的政府跟莫斯科直接沟通,想劝普京重返谈判桌。
吕特可能是在这么想:这三国现在可是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之一,要是战争在50天内不能结束,又不主动和俄罗斯沟通,那基本上就算是在“暗中助长”俄罗斯的作战机器。
吕特也特别提醒说,等到特朗普规定的时间一到,美国或许会对那些继续买俄油的国家实行“二级制裁”。
关于这个问题,中国、印度和巴西他们怎么看,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想法呀?
针对吕特的说法,中印巴三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轮番表达了各自的立场。
在2025年7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了相关问题。
中国一直坚持用对话和协商的方式来处理乌克兰的问题,反对一切非法的单方面制裁以及所谓的长臂行动。
这个表态传递出了两个明确的信号:第一,外来的压力不会让中国改变态度,也不会干涉它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;第二,关于俄乌冲突的调解,中国不会采取“打电话”那样的方式参与进来。
7月17日,印度外交部借由发言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:
印度有权为自己人民保证稳定的能源供应,我们的能源进口来自40多个国家。不能因为某些国家制定的制裁措施,就干涉印度自主做出的决策。
印度的态度就是说:“我们选择的余地还挺大,不用来威胁我们,更别用你们欧洲那套‘双标’来指责印度。”
关于巴西,虽然没有官方声明直接对吕特作出回应,但卢拉总统在上周接受采访时再次强调,巴西会继续保持中立,不会参与军事冲突。
对于欧洲方面,情况也没有明显的新变化,没有哪个国家公开表态支持或反对,整体氛围还是以谨慎为主。
欧盟统计局的数据表明,到了2025年5月,欧盟成员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总额已经突破4亿欧元,达到近三个月的最高点。
这就说明了,尽管北约领导人在外交场合大肆批评别人买俄油,但实际上,成员国自己也一直在不断地从俄罗斯进口。
所以,在中、印、巴要减少和俄罗斯的贸易之前,欧洲国家倒是得先对照一下自己了。
象泰配资-股票场外配资-有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吗-正规的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